血栓一直被认为是“沉默的杀手”,心血管疾病的三大杀手——心力衰竭、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症都与血栓密切相关。
据“世界血栓日”专家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每年全球范围血栓的发生病例接近1000万。而且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及习惯的改变,血栓栓塞性疾病越来越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健康问题,成为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第一位原因[1]。
更可怕的是,血栓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因此,为了提高公众对血栓的认知,促进血栓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治,国际上将每年的10月13日定为“世界血栓日”。
血栓如何形成?会导致哪些疾病?生活中如何预防血栓的形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应对这个“沉默的杀手”吧!
什么是血栓?
血栓形成会导致哪些危害?
通俗的说,血栓是指在血管中形成的血凝块。血栓形成可以在人体的任何静脉或动脉中,例如,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动脉)。血栓一旦形成后,凝结的血块可以减缓或阻断正常的血液流动,甚至会脱落并随着血液“游走”到各个部位,并且会引起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坏死或者淤血、水肿[2]。
图: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示意图
由于血栓可发生在静脉或者动脉,一旦形成可能会导致各类的血管性疾病,主要包括两种[1]:
(1)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即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2)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心房颤动(房颤)、动脉缺血发作、脑卒中等。
DVT主要发生在腿部或骨盆(下肢血栓形成),也可以发生在手臂或肩膀(上肢血栓形成)。静脉血栓也可能会引起急性心肺功能障碍、呼吸困难、胸痛、甚至猝死。在一般情况下,部分较小的凝块会自行溶解,而一些较大的凝块不仅会阻碍静脉血液中的流动,还可能会脱落到其他组织器官。比如PTE,大多数情况就是静脉中的血栓脱落,堵塞了肺动脉,无法给组织供氧,导致患者发生休克、昏迷,甚至猝死[3]。
图:肺栓塞形成示意图
动脉血栓大部分起因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生成,其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及其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己成为全球人口死亡与致残的重要原因。而ACS、房颤、脑卒中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则与动脉血栓生成相关。具体而言,如果大脑的供血动脉发生堵塞,就可能引起卒中。如果冠状动脉发生堵塞,就可能引起ACS,包括心梗、不稳定心绞痛等等[4],随时威胁着生命。
哪些人容易被血栓“找上门”?
研究者曾提出过血栓形成的“三要素”,即血管壁异常、血液成分改变、血流异常。由于血栓性疾病属于复杂的多基因-环境因素疾病,因此能够破坏血液凝血和抗凝平衡的因素均可能导致血栓的发生以及血栓性疾病的形成[2]。静脉血栓和动脉血栓生成的许多危险因素是相同的。
(1)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可能包括:
-
DVT家族史或个人史
-
激素疗法或服用避孕药
-
孕期妇女
-
静脉损伤,例如手术、骨折或其他外伤
-
缺乏运动,例如手术后或长途旅行
-
遗传性凝血障碍
-
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
年龄较大
-
抽烟
-
超重或肥胖
(2)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可能包括:
-
抽烟
-
糖尿病
-
高血压
-
高胆固醇
-
缺乏运动动和肥胖
-
不良的饮食习惯
-
有动脉血栓形成家族史
-
缺乏运动,例如手术后或长途旅行
-
年龄较大
-
出现哪些症状,你可能要警惕血栓生成?
由于个体的差异,每个人血栓形成的症状可能不尽相同。一般出现以下几个“求救信号”,可能就需要警惕血栓形成:
-
单腿疼痛(通常是小腿或大腿内侧)
-
腿部或手臂肿胀
-
胸痛
-
身体一侧出现麻木或无力
-
精神状态突然改变
因此,如果个人或身边的人出现以上症状,最好引起警惕,及时就医。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血栓形成的方法也很简单,如定期运动、术后避免久坐久躺、控制体重、戒烟、管理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胆固醇等健康问题。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避免长时间久坐,“动起来”是避免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数据,乘坐飞机、汽车或火车超过4个小时的人都可能有血栓的风险[5]。
简单来说“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是预防血栓形成的关键手段。近年来,临床医生也总结了身体几个关键部位的小动作,日常方便进行,可以有效来预防血栓的形成,包括踝泵运动、手腕运动、颈部运动等,赶快学着做起来吧!
踝泵运动
手腕运动
颈部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