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 > 最新动态

【“十四五”开局血液学盛会】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首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成功召开,开启血液学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时间:2021-09-09 15:05:31  来源:  作者:

 2021年1月29日至30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承办的首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在天津成功召开,向全国人民呈现了一场盛大的中国顶级血液学高质量学术大会。

本次大会以“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开启血液学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主题,邀请了血液学及相关领域专家和同仁,系统总结和客观分析了国内外血液学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着重交流我国血液学“十四五”发展新方向、新布局,凝聚共识,共同绘制中国血液学科建设与发展宏伟蓝图,开启血液学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鉴于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会议采取线上交流的形式进行。本次大会得到了国内众多一线媒体的大力支持,通过CCMTV临床频道、肿瘤资讯、健康界等多家媒体同步直播,总计突破30万人次线上观看量,体现了大会强大的影响力和血液学科的魅力。后续大会将进行系列报道及专家采访,精彩内容,持续呈现





盛会开幕,全新征程    


开幕式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院士、天津市人民政府王卫东副市长、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顾金辉副司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分别为大会致辞。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院士表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国家富强的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健康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明确建设健康中国的方针和行动纲领。血液学是现代生物技术最主要的突破口和应用领域之一,血液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对转化医学和精准医学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多年来,我国血液学工作者在白血病诱导分化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治疗领域做出了国际公认的开拓性成果,体现了我国医学发展的原始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血液学科发展不平衡等现实问题。本次大会选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召开具有现实意义,希望广大血液学工作者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充分发挥智库和学科优势,进一步激发血液学研究原始创新能力,打造和完善我国血液学科技创新体系,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贡献中国血液学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

 

 

天津市人民政府王卫东副市长代表天津市政府和廖国勋市长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表示,天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我国自主创新重要源头的重要指示,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置顶。血液学研究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是现代生物技术重要研究方向,是天津市重点支持的研究领域。血研所作为我市重要创新力量,在此时举办首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正当其时,希望与会嘉宾建言献策、凝心聚力、共谋发展,促进血液学技术发展和转化成果应用,同时也欢迎各位专家嘉宾来津开展学术交流和创新创业。

 

国家卫健委科教司顾金辉副司长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他表示,国家卫健委高度重视血液病研究,在人才、基地、技术研发等方面大量布局,提高了我国血液病研发的基础能力。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以及人民对健康生活的向往,中国创新药物自主研发道路任重道远。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外血液学领域顶级专家,希望通过深入交流,剖析制约我国血液学科发展的瓶颈,瞄准国家战略目标,提高科技原创能力,研制出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的好药、好技术,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王辰院士表示,医学卫生健康事业对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作为我国医学科学国家级研究机构和具有导引地位的医学科学院校,在引领和推动我国医学科学发展上责无旁贷。中国医学科学院秉承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基地的指示,要在各个学科有所推进,先后召开了心脏病、皮肤等学科大会,希望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的召开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推动我国血液学科不断发展,推动我国医疗资源同质化、均衡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陆道培院士、曾溢滔院士、刘德培院士、郝玉书教授、韩忠朝院士(法国)、裴正康院士、曹义海院士为大会送上寄语。


“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    


吴远彬司长:吴远彬司长系统总结了“十三五”期间,生命健康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介绍了“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技工作的整体布局和重点目标。他指出,科技进步是带动医学实现革命性进步和跨越式发展的原动力,是大幅提升人类疾病防控和治疗水平的根本性支撑力量,要把生命健康领域科技创新摆在科技创新全局更加突出的位置,希望此次大会的召开,可以助力血液学科“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制定,为开辟血液学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孙瑞娟常务副主任:孙瑞娟常务副主任以《优化学科布局,促进医疗发展》为题做报告,系统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深化改革的实施方案,特别强调了加强临床基础研究的相关举措,提出要设立源于临床实践的科学问题的探索研究,为血液学领域如何开展高质量基础研究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思路。

王辰院士:王辰院士在报告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明确列为科技工作的四个面向之一,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鲜明理念,也把医学发展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医学科学院作为国家医学研究机构负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中国医学科学院建设成为我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基地“的目标要求,他从院内研究体系和院外研究体系两个方面,解析了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构架,系统阐述了核心基地的基本涵义,提出要不断健全学科布局,不断完善体系架构,按照“三步走”阶段发展目标,全力推进开放型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领域专家“话”未来    


血液学是前沿生物学渗透最广泛和深入的学科之一,在领域专家“话”未来专题,国家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陈赛娟院士、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军教授和王建祥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胡豫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所院长程涛教授及领域内多位专家围绕血液学的未来发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为血液学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陈赛娟院士:结合转化医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经验,陈赛娟院士讲解了国家转化医学中心的布局及中心的基本运行方针,三纵三横的研究方向和内容。特别提到了包括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复发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的临床转化研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等。

黄晓军教授:黄晓军教授回顾了血液学发展的历程以及丰富的内涵、现状,分享了血液学国家级中心的建设目标等,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角度报告了如何凝心聚力,构建中国血液学共同体。

王建祥教授:王建祥教授介绍了我国血液学发展概况、血液学临床研究面临的重大问题,分享了血研所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创新血液病精准诊断体系、优化血液病治疗体系并推动新药应用、推进血液病治疗前沿技术的临床转化、建立我国血液病监测网络和发现预警标志、建立规模化和高质量血液病临床样本库等五方面的战略目标,希望整体提升我国血液学诊疗研究水平,最终惠及更多血液病患者。

胡豫教授:胡豫教授结合一年多以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报告了新冠病毒对血液指标的影响,疫情常态化下如何更好地开展血液病诊疗实践工作。

程涛教授:程涛教授对血液学科定义与特点首先进行了讲解,对“十三五”期间我国血液学科蓬勃发展情况、我国血液学科现状等重要数据进行了详细汇报,结合造血调控基础研究、血液相关疾病研究、细胞免疫和基因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生物样本资源与临床队列研究、关键新技术研究、血液病临床研究等7大急需突破的重点领域的发展现状对血液学科未来发展态势进行了展望。
随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黄河教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任瑞宝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刘兵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程临钊教授分别从不同的视角为中国血液学科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高屋建瓴,为未来血液学科的提升及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血液学共享资源信息发布    

大会持续推动血液学领域共建共享,集中优势资源,支持科技创新,在血液学共享资源信息发布环节,发布了具有多时点、多维度特点的大型血液病专病队列,增加血液学研究的维度和深度;发布标准化、规模化的综合性血液系统疾病活细胞资源库,推进血液学领域的合作共享和跨领域融合;共享血细胞图谱研究成果,打造血液学研究大数据平台,推动基于血液系统各类疾病的精准诊疗。

 


聚焦专题,全面发展    


为了更好的聚焦话题,加强深度研讨,大会开设了精准诊断、干细胞移植、血液病护理、儿童血液病、血液肿瘤、骨髓衰竭、出凝血疾病、血液生态、新药研发、免疫治疗、再生医学、运营管理、科普健康等13个专题论坛,围绕血液学发展新方向、新布局及血液病亚专科发展进行深入交流。

中国血液学十大研究进展

 

会议最后,揭晓了2020年中国血液学十大研究进展评选结果。大会组委会经情报信息机构全面检索和多轮组织专家广泛推荐,遴选出了25项候选成果。经血液领域相关两院院士、国家重大项目负责人、《中华血液学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生理学会血液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领域专家进行网上投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早期命运选择等最新研究成果入选“2020年度中国血液学十大研究进展”。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