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53位于17p13.1号染色体,编码p53抑癌蛋白,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细胞p53低水平表达。大约3%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会出现p53突变,其发生率随着疾病阶段的进展而增加,它往往与预后不良有关,p53阳性患者生存率明显降低。
MM好发于老年,许多患者往往伴随多种合并症,蛋白酶体抑制剂(PI)是MM治疗的基石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平衡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是MM患者管理的重点。本篇报道了一例p53阳性且合并心功能不全的高危MM患者,使用硼替佐米后心衰加重,后调整为伊沙佐米为基础的方案持续治疗12周期,疗效持续CR且安全性良好,快来看看吧!
专家简介
陈宛丽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血液淋巴瘤科,主治医师
南阳市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委员
长期从事血液内科专业,先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进修学习。发表临床观察研究论文6篇,参与完成市级科技成果1项,参与完成省级医学科技进步奖1项。目前主要负责科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全程管理工作。
病例简介
患者:男,70岁
主诉
诊断多发性骨髓瘤2年余
现病史
2年余前体检发现肾功能异常,尿素:4.71mmol/L,肌酐:129.58μmol/L↑,尿酸:756.31μmol/L↑,后监测肌酐逐渐上升,出现双下肢、面部、双手水肿。2019-10-29于我院肾内科就诊。
既往史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1年,平素未治疗。
-
心律失常 房性早搏 室性早搏 心功能不全10年,间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
冠心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功能II级10月
-
高血压10月,最高210/120mmHg,口服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良好。
婚育史、个人史、家族史
无异常
查体
心律不齐,可闻及早搏,双下肢轻度水肿,余查体阴性。
辅助检查
2019.10.29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 5.51 *109/L,RBC 3.45 *1012/L ,HGB 108g/L,PLT 147 *109/L
血生化:血清Ca 2.38mmol/L,尿素 12.48mmol/L ↑,肌酐 286.0umol/L ,尿酸 649.7umol/L ↑,肌酐清除率 25ml/min,NT-proBNP 2363pg/ml ↑,LDH 204.8U/L ,β2-MG 3.52 μg/ml↑
HBV检查:HBsAg 阳性,HBeAb 阳性,HBcAb 阳性,HBV-DNA 6.69E2↑
M蛋白检测
血清蛋白电泳:提示结果异常
尿蛋白电泳:可见疑似游离轻链条带
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发现游离κappa轻链
尿免疫固定电泳:阳性,尿本周氏蛋白测定阳性,提示尿中κ轻链和游离κ轻链呈单克隆增加
血清游离轻链定量:游离κ轻链 9750mg/L;游离λ轻链 7.48mg/L;Fκ/Fλ 1303.48;游离轻链差值 9742.52mg/L
影像学检查
心脏超声提示:
-
左房增大
-
室间隔增厚
-
二尖瓣返流(轻度)
-
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
升主动脉内径增宽
-
肺动脉主干内径增宽
-
心律不齐
双肾超声提示:
CT:双肺慢性炎症,双侧胸腔及心包积液;双侧肾上腺稍增粗,不除外增生,请结合临床及化验,双侧肾周脂肪间隙模糊
全身MRI:双侧锁骨肩峰端、多节椎体及部分附件、肋骨、骶骨、双侧髋骨多发弥散受限病灶(大者位于骶骨右份),结合病史考虑骨髓瘤可能性大
骨髓检查
骨髓涂片:浆系明显增生,占47.0%,该类细胞大小不一,呈骨髓瘤样改变。
骨髓活检:小圆细胞增生,弥散或灶性分布,浆细胞增殖性疾病可能。
流式免疫分型:异常细胞群体,约占有核细胞的19.5%,考虑为异常增殖的浆细胞;提示异常浆细胞增殖性疾病,建议考虑浆细胞骨髓瘤。
染色体:51~52,XY,del(1)(pl3),+3,+5,+15,+19,+mar1,+mar2【cp4】/46,XY【16】。
FISH:1q21、IGH/MAF、IGH/MAFB、IGH/FGR3均阴性;P53位点信号缺失,阳性率为40%;
基因测序:该样本TP53基因外显子4上检测到一个错义变异∶ c.215C>G(p.Pro72Arg)(杂合)。
其他
心电图:窦性心律,房性早搏
诊断
-
多发性骨髓瘤(游离轻链kappa型;Durie-Salmon分期 Ⅲ期 B亚型;ISS II期 ;R-ISS III期;P53阳性 复杂染色体核型 高危组)
-
骨髓瘤肾病;
-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功能II级;
-
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心功能不全;
-
慢性乙型病毒肝炎。
治疗经过
2019.11.08
Vd方案
-
硼替佐米 2mg, d1-4
-
地塞米松 20mg, d1,2,4,5
治疗未结束,患者双下肢水肿加重,心悸明显,患者拒绝继续用药,自动出院
2019.11.11
脑钠肽 3675pg/ml
2019.11.13
出院时复查肾功能
-
肌酐 222.1μmol/L↑
-
肌酐清除率 32.1ml/min
治疗方案选择需考虑的因素
选择持续治疗药物时,除考虑疗效外,还应考虑药物的安全性、便捷性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有效性
-
易完成治疗周期获得更好的疗效
-
对高危遗传/ISS 高分期人群有效
安全性
便捷/经济
2019.12起
IRd方案治疗 ×6周期
2020.7.28 复查
肌酐 112.5μmol/L
脑钠肽 207pg/ml
血清蛋白电泳:未见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组分
血免疫固定电泳:未见明显单克隆条带
尿免疫固定电泳:阴性、尿本周蛋白测定阴性
血清游离轻链定量:游离κ轻链 48mg/L;游离λ轻链 68mg/L;Fκ/Fλ 0.702;游离轻链差值 20mg/L
骨髓形态:大致正常骨髓象
疗效评估 CR
继续使用IRd方案持续治疗6周期,剂量同上
2021.1.27复查
肌酐 137.3umol/L
血清蛋白电泳:未见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组分。
血免疫固定电泳:未见明显单克隆条带
尿免疫固定电泳:阴性、尿本周蛋白测定阴性
血清游离轻链定量:游离κ轻链 11.2mg/L;游离λ轻链 25.0mg/L;Fκ/Fλ 0.448;游离轻链差值 13.8mg/L
骨髓形态:大致正常骨髓象。
染色体:46,XY【20】
MM免疫残留检测:可见约0.027%的CD38bri+CD56+CD19-CD138+cKappa+cLambda-细胞,考虑为免疫表型异常的残留浆细胞,提示∶ 可见约2.7×10-4的异常细胞。
疗效评估 CR
随访:2021.1.27后由于患者意愿主动停止治疗
MM的疗效评估
-
如果血清M蛋白和尿M蛋白均可测量,同时使用两者进行疗效判断。疗效以可测量指标的缓解深度较低者为准;
-
如果血清M蛋白和尿M蛋白之一可以测量,使用可测量指标进行疗效判断。如果血M蛋白可测量,需要一直使用SPEP进行疗效评估,如果尿M蛋白可以测量,要一直使用UPEP进行疗效评估;
-
如果血清M蛋白和尿M蛋白均不可测量,血清FLC可以测量,使用血清FLC差值进行疗效判断;如果血/尿M蛋白可以测量,不应该把血清FLC纳入疗效评估体系;
-
如果血清M蛋白、尿M蛋白、血清游离轻链均不可测量,使用骨髓中浆细胞进行疗效判断;
-
如果存在测量的浆细胞瘤,全程需要进行浆细胞瘤检测。
专家点评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类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克隆性浆细胞肿瘤。骨髓中浆细胞产生大量的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可对全身多个脏器造成损害。近年来,MM已经成为血液系统第二大常见肿瘤,然而由于它临床表现复杂,公众对其认知较低,部分临床医生对其规范诊疗的认知也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实行MM规范化诊疗和全程化管理势在必行。
该患者有多处骨质破坏、肾功能损害和贫血等症状,骨髓中存在10%以上的克隆性浆细胞,故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明确。MM分期系统较多,D-S分期反映肿瘤负荷,ISS、R-ISS等分期系统反映预后。该患者FISH检查发现P53阳性,常规染色体核性分析检测出复杂染色体核型,在mSMART 3.0预后系统中属于高危组病人。
MM的治疗主要包括初始治疗和复发后治疗,初始治疗主要分为诱导治疗、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三个阶段,其目标是达到最佳缓解深度(Depth of Response,DpR)和缓解质量(quality ofresponse,QoR),而完全缓解(completerespon-se,CR)则是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预测因素之一。本病治疗方案选择上,建议以蛋白酶抑制剂和免疫调节药物为基础的方案诱导治疗,及早续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进行维持治疗。
本患者年龄大于65岁,且基础疾病合并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合并骨髓瘤肾病,无法续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第一周期治疗中使用硼替佐米后出现心衰加重,最终中断硼替佐米治疗。研究数据显示:硼替佐米、卡非佐米和伊沙佐米均在MM治疗过程中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脏毒性。伊沙佐米的心脏毒性较小。US MM-6方案报道,伊沙佐米疗效不劣于硼替佐米,且口服方便,故引入伊沙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地塞米松共三药联合治疗(IRD)。老年骨髓瘤患者是医生治疗的难点,由于年龄大、合并症多、依从性差,且无法坚持治疗而放弃的患者很多。伊沙佐米的联合方案开启了多发性骨髓瘤的全口服治疗时代,呈现出的优异的安全性和依从性,对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提升更具优势,对于帮助患者坚持长期治疗,提高生存质量,获得持久缓解有着重要意义。该例P53阳性高危组患者应用IRD方案持续治疗12周期,安全性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疗效评估持续CR,展现出了IRD方案的良好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尤为难得的是,该方案为纯口服药物方案,实现了多发性骨髓瘤家庭治疗的可能性,提高患者依从性,使其长期规范化治疗更简便易行。
点评专家简介
姚金晓 教授
硕士研究生 副主任医师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
河南省血液免疫学会委员
南阳市抗癌协会副会长
南阳市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副会长
南阳市血液病学会委员
《中华内科学》及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主编血液病学论著1部
获得省级科技成果1项,市级科技成果1项
国家级发明专利1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