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 > 健康教育

骨髓抑制者,注意这 8 大类常用药物

时间:2022-07-23 14:58:53  来源:  作者:
骨髓抑制临床表现为外周血细胞数量减少,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降低(贫血),可由药物所致。
那么,除了传统化疗药物、新型抗肿瘤药物(如靶向、免疫药物)外,哪些药物还可引起骨髓抑制呢?

一.质子泵抑制剂(PPIs

PPIs属于胃酸分泌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艾司奥美拉唑,其可快速、强效而持久地抑制胃酸分泌,对基础及各种原因刺激导致的胃酸分泌都可抑制。

可用于治疗和预防酸相关性疾病,能用于胃炎、胃食管反流病(GERD)、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等的治疗及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和治疗。

也可改善因化疗呕吐所致的贲门撕裂、反流性食管炎等,改善肿瘤化疗后出现的因胃酸增多所致的胃灼热等症状。

PPIs可引起全血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粒细胞缺乏症,长期或大量使用时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出现不明原因白细胞减少时,应及时停药。

二.抗菌药物

如利奈唑胺。

利奈唑胺为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主要用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等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

其可抑制人体线粒体蛋白质的合成,致骨髓功能在应用较长疗程利奈唑胺期间可能会减退,可引起骨髓抑制,包括贫血、白细胞减少、全血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可能与疗程有关,老年者出现血恶液质的风险高于年轻者,血小板减少在严重肾功能不全者中更常见。停药后血象指标可上升并回复到治疗前的水平。

建议每周进行全血细胞计数的检查,尤其是用药超过2周,或用药前已有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骨髓抑制,或合用可降低血红蛋白水平、抑制白细胞计数、对血小板计数或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能致骨髓抑制的其他药物及严重肾功能不全者。

对发生骨髓抑制或骨髓抑制发生恶化者考虑停用利奈唑胺。

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

     NSAIDs又称解热镇痛抗炎药物,能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可用于头痛、发热、肌肉骨骼疼痛、关节炎、癌痛等的治疗。

包括非典型NSAIDs(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非选择性NSAIDs(如布洛芬、双氯芬酸、洛索洛芬、吲哚美辛、萘普生、舒林酸、氟比洛芬酯、酮咯酸等)及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帕瑞昔布、艾瑞昔布、依托考昔、尼美舒利等)。

NSAIDs有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如致粒细胞减少/缺乏、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需注意。长期服用建议进行血细胞计数监测。

四.抗痛风急性发作药物

秋水仙碱属于抗白细胞趋化药物,能抗炎镇痛,并控制关节局部的疼痛、肿胀及减轻炎性反应.

可用于预防与治疗痛风急性发作,为急性关节炎发作的一线治疗药物,也是降尿酸治疗(最长可应用3-6个月)初期预防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的一线选择,预防性使用可减少痛风的急性发作。

秋水仙碱可致血液系统损害,如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抑制等。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禁用于骨髓增生低下者。

五.代谢拮抗剂

如甲氨蝶呤(MTX)。

MTX属于代谢拮抗剂/叶酸拮抗剂,是目前治疗风湿性疾病最常用的药物,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多肌痛、银屑病关节炎、血管炎、皮肌炎/多肌炎等的治疗。

MTX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下降,严重时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皮肤或内脏出血。严重贫血、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症为MTX的绝对禁忌证。

使用MTX前后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血常规在治疗开始时可每1-2个月监测1次,用药剂量稳定后可逐渐延长监测时间至每3-4个月1次。如出现异常,每2周复查1次。

MTX治疗过程中是否需补充叶酸,目前有争议。

不建议补充者认为,叶酸可能会抵抗MTX的疗效,只需在发生早期骨髓抑制(平均红细胞体积升高)时补充。

推荐者认为,补充叶酸可减少MTX的不良反应,且不会降低其疗效。

《甲氨蝶呤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中指出,推荐甲氨蝶呤治疗时每周补充叶酸5mg以减少不良反应,在MTX应用24h后补充叶酸,在MTX剂量更大时,可考虑适当增加叶酸的剂量。

《中国临床合理补充叶酸多学科专家共识》(2020年)中指出,服用甲氨蝶呤时每周补充叶酸5-10mg,若给予口服叶酸无效,应增加其剂量或胃肠外给药。

六.抗痛风药物

别嘌醇属于抑制尿酸合成药物,为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XOI),为痛风者降尿酸治疗的一线用药,其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仅对还原型的黄嘌呤氧化酶有作用)而降低血尿酸浓度,并抑制体内新的嘌呤合成及干扰嘧啶代谢,还可减少尿酸盐在肾脏的沉着,改善稳定型心绞痛者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冠心病(CAD)者中心肌梗死的发生,同时有一定协同降压作用。

别嘌醇可引起骨髓抑制,如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建议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血常规,禁用于明显血细胞低下者。

七.抗甲状腺药物(ATDs)

常用硫脲类药物,主要为咪唑类药物如甲巯咪唑(MMI),和硫氧嘧啶类药物如丙硫氧嘧啶(PTU),主要通过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可用于甲亢、甲状腺危象等的治疗。

ATDs严重不良反应为粒细胞缺乏,多数发生在治疗前1-3个月,也可能随时出现。

若白细胞计数持续<3.0×109/L,不宜起始 ATDs治疗。一般当白细胞计数<3.0×109/L,立刻终止使用ATDs。当出现发烧或咽痛症状时,应行白细胞总数和分类检测,若粒细胞分数<1000个/mm3应立即停止ATDs。

MMI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在治疗开始后数周或数月及再次治疗时均可出现,较多见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较少见严重的粒细胞缺乏症(可表现为口腔炎、咽炎、发热等)、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

禁用于中到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者,曾接受MMI或PTU治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或严重骨髓抑制者。建议治疗初期前3个月,每周做1次血常规检查;维持治疗期间每月做1次血常规检查。若发生骨髓抑制,需立即停药。

PTU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极为罕见,可能在治疗开始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临床表现为发热,起初常有颤抖,疲倦和严重不适的生病感,扁桃体痛,咽喉痛,口腔黏膜发炎。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偶发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外周血白细胞偏低者慎用,禁用于白细胞严重缺乏者。

外周血白细胞数降低,如出现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计数< 1.5×109/L时,应立即停药。建议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血常规。如有疑似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症),应停药,并监测骨髓指标。

八.抗病毒药物

α-干扰素(IFN-α)为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有广谱抗病毒、免疫调节活性、抗血管生成、抗肿瘤、抗增殖等作用,可用于病毒性疾病如病毒性肺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的治疗。

IFN-α可引起骨髓抑制,致外周血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以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PLT)下降最为明显。

中性粒细胞显著下降常发生于治疗2-314 d(平均47d),低体重者可能下降程度更加明显。

血小板计数在治疗12周降至最低水平,可引起出血,但严重出血很少见。IFN-α使用期间一旦出现急剧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下降,立即停药。禁用于骨髓功能不正常者。

可引起粒细胞减少症的常见药物

分类

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

如氯氮平、氯丙嗪、奋乃静等,以氯氮平较常见。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

如吲哚美辛等,以氨基比林类药物最常见。

抗肿瘤药物

如氮芥、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长春瑞滨等。

抗甲状腺药物

如甲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他巴唑等

抗菌药物

以氯霉素最多见,磺胺类药物、链霉素、阿奇霉素、多黏菌素类等也可引起

抗病毒药物

如利巴韦林、α-干扰素

抑酸剂

奥美拉唑、西米替丁、雷尼替丁等

抗痛风药物

如别嘌醇

其他

如青霉胺、左旋咪唑


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常见药物


分类

药物

抗菌药物

如青霉素、哌拉西林、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达托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乙胺丁醇、利福平

抗心律失常药物

如奎尼丁、胺碘酮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

如布洛芬、萘普生

抗癫痫药物和抗精神病药物

如苯妥英、丙戊酸、卡马西平、米氮平、氟哌啶醇

抗肿瘤药物

如奥利沙铂、伊利替康、阿仑单抗、阿帕替尼、舒尼替尼、伊马替尼、利妥昔单抗、西妥昔单抗

抗栓药物

如肝素、阿昔单抗、替罗非班、伊非巴特

降脂药物

如辛伐他汀

抑酸剂

如雷尼替丁

利尿剂

如呋塞米

抗疟疾药物

如奎宁

其他

如金剂、疫苗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